暑气正盛,在江苏苏州高新区镇湖中国刺绣艺术馆的体验区,一位00后女孩正屏住呼吸穿针引线——她绣的不是传统花鸟,而是国漫顶流“罗小黑”。这一幕,就出现在今夏最火的罗小黑×中国刺绣艺术馆“一帧一线”特展现场。
走进中国刺绣艺术馆联动展区,动漫迷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江苏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朱寿珍带领团队创作的双面绣《罗小黑》成为大家驻足的焦点——双面分别是罗小黑系列两部电影的海报,细腻的丝线将角色的发丝、神情演绎得惟妙惟肖。
纤毫丝线捕捉的灵韵,竟比动画原版更显灵动。更绝的是缂丝《福满元夕》,经纬交织的光影中,无限师父与小黑在元宵灯火下相视而笑,丝线的温度让二次元角色“跃”出银幕。“发丝根根分明,没想到传统工艺还能这么玩儿!”,从盐城赶来的大学生小颜和小李忍不住发出感叹。
这场跨界盛宴的背后,藏着两代人的接力故事。朱寿珍大师的儿媳周蕾,曾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当她第一次看到婆婆绣的雪豹作品时,“毛发质感像会呼吸”,当即辞职学艺。
这次展览中,她主导设计的“比丢四季”系列刺绣,用苏绣表现动漫角色的Q弹萌态,瞬间引爆社交平台。而朱寿珍的儿子陈大伟,童年时躺在母亲绷架下看光影流转,成年后却做了外贸。直到妻子周蕾拿起绣针,他才重拾童年记忆:“现在我和妻子一个管策划,一个跑执行,妈妈专心创作——非遗也能做成潮产业!”
展览现场早已变身“罗小黑主题乐园”。打卡区,大家不断摆出动漫主角同款表情;文创区上演“抢购大战”;而缂丝体验区,前来打卡的年轻人正一针一线还原经典形象。
活动现场,文创销售火爆。纯手工苏绣团扇刚上架就被秒空;49元的刺绣材料包让动漫迷轻松get非遗版“罗小黑”头像;可爱又便携的苏绣徽章成为社交好物。
现场还有带着父母一起来观展的年轻人,一边惊叹于苏绣工艺,一边向母亲激动地讲解罗小黑剧情。刺绣艺术馆的缂丝体验区,俨然成了最火爆的“手作战场”。指导老师穿梭其间,手把手教体验者还原小黑、比丢、小皇等经典形象。
带着女儿体验的刘女士更感慨:“孩子刚才在展厅看到缂丝《福满元夕》,非说要亲手试试。这一针一线还特别上瘾,传统文化就这样‘种’进孩子心里了。”艺术馆工作人员透露,体验区基本天天爆满,不少年轻人组团来“打卡”,“有些体验者甚至可以在这里连续制作6-7个小时,午饭都是在体验区吃”。这种让非遗从“可看”到“可玩”的转变,成为了传统文化破圈的关键密码。
这场破圈狂欢,正是苏州高新区苏绣产业年轻化的生动注脚。“国漫+苏绣”的融合,让非遗工艺从“隔着玻璃看”到“上手亲自做”,精准触达Z世代的社交嗨点。中国刺绣艺术馆不再是单一的展示区,而是非遗技艺在当代焕发勃勃生机的鲜活课堂。
据悉,展会及体验活动将持续至9月1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雁 光明网记者姬尊雨)
北京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