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整个国家人口才一千万出头,一边是旁边的庞然大物俄罗斯,地理上的距离,心理上的压力,瑞典人可是全都感受到了。倒退几十年,瑞典人根本没觉得谁能打扰到自己,欧罗巴和平气氛,日子安逸,兵役都快废了。最近才发现事情完全变了,那个号称不会扩张的巨大邻居,乌克兰都快被翻篇了,想安静做自己的小清新,从此彻底没戏。
说起“后代不能说俄语”,这话在路透社、推特跟瑞典论坛全都被大家讨论翻了,有人调侃:自己英文还没过关,突然又多了个压力。瑞典官员这句玩笑,其实是实打实的焦虑。俄罗斯不是那种讲讲就能放心的邻居。前几年克里米亚都爆炸了,现在乌克兰还在打,瑞典到现在都还在回味,是不是自家下一步会不会轮到自己。所以,2017年强势恢复了义务役,把男女都拽回军队里磨炼,这事一改,直接弄成了“全民皆兵”。要不是远古的瑞典帝国在北欧称王称霸的时候,现在这种从头再练的操作根本不会有人提。
现在连年底都没到,政府就想着要把退役军官能召回来的人数极限往上提到70岁。这可不是闹着玩。想象一下,一个本来在郊区钓鱼养花种菜的老爷子,突然通知需要回归军营,秒变指挥官。小年轻还在想着逃兵役呢,轮到这些老兵倒是一点退路也没给。瑞典这回是要下定决心,把军力备份做到极致。对比以前,顶多47岁军事经验就算淘汰,现在70岁都能用得上。那边芬兰早就在全民备战,瑞典以前还说只搞点文艺范,现在的风格彻底反转。
对于瑞典来说,俄罗斯就像个隔壁总让你提心吊胆的邻居。历史格局,鄂图曼、波罗的海、纳粹德国——瑞典全都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都过得风平浪静,还积极去国际维和。可没想到,冷战一结束,自己首先削减了军费,说好国际和平呢?一波俄罗斯行动,世界全乱套了。这些年国际社会说要和平,北欧这种小日子国家最先当真,现在一切又赶紧反过来,兵员要扩充,钱要多花,装备要加购。
瑞典这几年绕不开的就是俄乌冲突,人人都盯紧东边风向。要躲北约保护伞,兵役制度早就不中看。加入北约成了瑞典的头号大事,想法就是“我自己不打架,有了大哥罩我才安心”。国防预算一看特朗普脸色,这回干脆全加满,还要达到GDP的3.5%。预算一拉高,军火商要笑疯了,瑞典萨博背后腰板直了,西方各家都在暗地里抢订单。军力扩充,不惜高薪吸引人才,作战部队8.8万扩到11.5万,里面不只是士兵,连各路技术岗位、后勤人手都算进去。有人嘲讽是虚报数字,可瑞典一向不是靠数量打天下,玩的是高科技、现代战争模式。无人机、数据链、反制手段全都砸钱上。
防范俄罗斯,瑞典把所有能用得上的后备兵力统统挖出来。退役十年还能找回来立马用,一个不落都得登记,年纪大点不要紧,只要能扛得住训练、拿得动枪,照样往军队里塞。服役阶段的士兵、军官,平常做普通人,真有突发状况一声号令全员归队。这套全民皆兵的模式,把所有国民的底线拉得很高,等于全国都在上发条,谁也别想偷懒。
说起反对和争议,其实还是有不少瑞典网友觉得紧张氛围有点过了头。有人在社交媒体吐槽:北约里都学会了团购,还要自己每个人都实际动起来,是不是有些多此一举。可就在普京那边展示肌肉,大家心里哪敢真的掉以轻心。瑞典以往最引以为傲的安全感,一夜之间和奢侈品一起被收走。乌克兰的遭遇已成所有北欧国家最好反面教材。
别人都在上演“纸老虎”,瑞典这次真来点硬的。表面上说防御,其实一刀切行动全是盯着俄罗斯。冷战时期的红色幻觉,现在全变成具体执行措施。 NATO入群是保障,自身扩军才是底气。多一份准备,就多一份信心。欧洲现在风声鹤唳,瑞典的选择,就是让国家拉满战备状态,别给对手一点念想。说到底,无论后备军再老,遇到生死存亡谁都不会退让。这才是北欧小国在大博弈下求生的真正底色。
站在现在,也不用幻想谁几十年不被战争打扰的好日子了。瑞典的步子迈得很谨慎,但丝毫没有松劲。国会只要拍板通过,各项备战细则会一环扣一环实施下去。军人,平民,全民,全部纳入体系。俄罗斯压力越大,瑞典背水一战决心越坚定。
外头那些冷嘲热讽看起来轻松,实际,只有坐在这个位置才能感受到那种兵临城下、如履薄冰的现实。瑞典搞出全民防卫,既是应对也在提醒全世界:大国有大国的舞台,小国只能有自己的选择。说白了,为了不让子孙说俄语,瑞典把能做的都试了一遍。为什么?因为现实就是这么简单直接。那些试图用豪言壮语把危险往外推的人,都不如悄悄加紧训练来的靠谱。
世界这个局,谁都看不清最后牌面。瑞典现在做的,无非就是真的不想被未来的历史课本当作别人的注脚,好日子的安全感自己争取。这才是一整个时代的缩影。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北京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