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时尚界迎来一则既意料之外又令人振奋的消息:英国—牙买加裔设计师 Grace Wales Bonner 被任命为 Hermès 男装成衣的创意总监。

这一任命在业内立刻引发广泛讨论,不仅因为她个人在当代男装领域的影响力,更因为这对 Hermès 这个有着近两百年工艺传统的法国奢侈世家来说,意味着一次文化与审美坐标的微调。

要理解这一人事变动的深远意义,必须把视角拉长:从 Hermès 的传统美学谈起,再穿插回望那些在同一舞台上被放大的天才—— Margiela、Gaultier、Lemaire 等人;接着把镜头转向 Wales Bonner 本人,追溯她如何从中央圣马丁走到当下,建立起独立且影响力持续扩张的品牌话语;最后讨论这次任命对 Hermès 的商业逻辑、受众结构与当代文化气候的可能影响。
Hermès 的男装谱系与「优雅的克制」
Hermès 的名字长期与精湛手工、极简而精准的工艺美学连结在一起。近年来,品牌被视作「最不容易受到时尚短周期影响」的奢侈机构之一:它的地位不仅来自手袋或丝巾的神话式消费——更来自一种被时间证明的审美耐力。




Véronique Nichanian 在任期间所确立的 Hermès 男装气质,可用几个关键词概括:结构化剪裁、利落的线条、低调的豪华感,以及不追逐流行的选择性保持。在快时尚与「quiet luxury」并行的当下,Hermès 的稳健反而成为其差异化优势。
但 Hermès 并非一成不变的博物馆。




历史上,品牌多次借由邀请外来天才来「刷新」其语言,而这些天才在 Hermès 得到了资源与平台,从而创造出既忠于工艺又富有时代感的作品。


Martin Margiela、Jean Paul Gaultier、Christophe Lemaire 等人,都在 Hermès 的经历里得到过放大:Margiela 在 Hermès 的女装曾以近乎预言性的方式重塑低调与解构;Gaultier 曾将 Hermès 的皮革语言推向戏剧化表达;Lemaire 则以沉静的极简把 Hermès 的手工精神转换成一种「慢时尚」式的优雅。




这一传统模式暗含着一个机制:Hermès 既保留其工艺、码头式顾客、家族治理等稳固基座,又愿意偶尔引入外来视角以确保语言不过时,高端品牌历史上常见的现象在此被放大——资源与独立性为创意提供舒适的试验空间。
Grace Wales Bonner
从学术性研究到「可穿戴的人文主义」
要理解 Wales Bonner 的上任为什么会被普遍期待,它并非源自一时的新闻热度,而是来自她十年多来建立的独到创作体系。

Wales Bonner 于 Central Saint Martins 毕业后,于 2014 年正式推出个人品牌 Wales Bonner;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带有深厚的学术与文化研究底色:黑人男性气质、英伦绅士传统、非洲与加勒比文化符号、音乐与宗教仪式等元素被她以服饰编织成一套「可穿戴的叙事」。




她的走秀常伴随多媒体装置、论文式文本、现场表演或音乐呈现,使服装本身成为社会文化对话的媒介,多数人在回溯她的成长路径时,她研究式的设计方法与跨学科的美学实践都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一点上,她与 Hermès 所强调的「匠心」并不冲突:不同的是,Wales Bonner 把匠心放进了跨文化叙事的框架中。




此外,Wales Bonner 在流行文化与主流时尚之间的游走能力,是她被视为能把 Hermès 带向下一代受众的关键。

她与 adidas 的联名,以及她在 Sambas 等球鞋以及休闲服饰上的再造能力,让她不仅被时装评论界所青睐,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商业与年轻受众关注。
这种跨界与接地气的能力在奢侈品牌语境下弥足珍贵:一方面保留 Hermès 的高端基因,另一方面为品牌打开了触达更年轻、文化消费更具有身份表达意味的群体的路径。
为何是在当下?
文化与产业的多重信号
Grace Wales Bonner 的任命之所以被解读为「时代性」的选择,有两个并行的原因。

首先是文化层面,时尚产业长期被白人男性设计师所主导,这种结构性局限在近年持续遭到质疑与重构,Wales Bonner 作为一位女性且具有非白人种族背景的设计师,登上 Hermès 这样传统权威的高位,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在话语上打破了过去的默认排列,并以实质行动回应行业对多样性与代表性的期待。




其次是产业层面,Hermès 本身在近年的营收与品牌策略上显示出一种稳健与适度扩张并存的态势。
相关报道指出,Hermès 的成衣业务并非其全部营收支柱,皮具、丝巾等传统产品仍占重要地位,这也给了新任创意总监较大的实验空间:品牌不需要通过激进转型来求短期营收,而可以在维持豪华工艺基底的同时,慢慢将新的视觉语言与年轻受众对接。
从风格预期到现实路径
可能的边界?
任何创意总监的上任都伴随两类猜想:「会把 Hermès 变成怎样?」与「在保守与革新之间她会如何取舍?」。基于 Wales Bonner 过往作品的线索,我们可以作出若干理性的推演:




其一,Wales Bonner 擅长将西装、学院风和礼仪服饰与非洲或加勒比符号融合——在 Hermès 这样一个以精良裁剪与手工见长的舞台上,这种「文化混搭」很可能呈现为对传统男装剪裁的再注释:保持工艺与结构,却在面料选择、珠饰、刺绣、带有象征性的小配件等装饰细节或色彩谱系上做文化层面的延伸。
而她此前作品中对「象征物」与「仪式感」的频繁运用,暗示了未来 Hermès 男装可能出现既含蓄又富内涵的装饰性革新。



其二,Wales Bonner 与运动品牌的合作经验,意味着她对「奢侈/街头」边界的把握并非简单模仿潮牌或低俗化,而是通过文化与历史的再语境化给予高级成衣一种当代可穿性。
在 Hermès 的语境下,这可能体现在运动面料与传统礼服布料的混合运用,或在配饰上做出微妙的年轻化尝试,但不会脱离 Hermès 的精工门槛。




其三,品牌治理与资源分配决定实验的力度。Hermès 官方表示,Wales Bonner 将保持其个人品牌运行,这意味着她不会将全部精力短期内倾注于 Hermès,Véronique Nichanian 的最后一系列在 2026 年初亮相,Wales Bonner 的首秀在 2027 年,也意味着 Hermès 也在逐步实施世代交替。
这一时间表为她提供了缓冲期,去理解 Hermès 的工艺体系、顾客期待与全球零售网络,并逐步推出符合两者的设计。这样的节奏反映出 Hermès 选择「渐进式改革」的谨慎策略,而非一刀切式的翻新。

Grace Wales Bonner 入主 Hermès 男装,不只是个人履历上的跃升,也标志着当代奢侈时尚在审美、文化代表与治理逻辑上的一次重要坐标移动。
对她来说,这是一次能把其对于跨文化的喜爱与真正想穿的衣服结合起来的巨大机会;对 Hermès 来说,这是一次向外界展示其能在保持核心美学的同时,拥抱新生代话语与审美的示范。




我们不会在短期内看到「彻底改头换面」的 Hermès,但可以期待的是:在未来两年里,这个品牌会在细节、配饰、面料实验与叙事策略上逐步显露出新的触角。
更重要的,也许不是单一服饰的设计,而是这次任命在时尚产业语境中释放出的信号:顶级奢侈机构仍愿意向更广阔的文化想象力开放,而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审美生态与代表性格局,可能产生长远的影响。
北京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